全球视野,深度视角
各位股东,大家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相关资料图)
这是Z博士合成生物学漫谈系列第二篇。
Z博士已经被逼着后面一个星期出一篇,感谢股东们捧场。
“巧克力”的诱惑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
合成生物学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全球都还没有真正品尝,但是让我们充满了想象。
合成生物学相关产业这几年开始被资本和市场关注,这个学科并不是最近两年才出现,Hobom B.在1980年就提出来了,2003年左右被学术界正式认可,后来又得益于高通量测序、DNA合成、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扩张,进入产业化。
虽然技术发展和分子机制研究深入是基础支撑,但MIT等机构纯粹工程化的思想对这个学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iGEM比赛不仅促进了元件标准化,也培养了很多高水平的从业人员。
iGEM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赛事之一,我们国家参赛的队伍每年都在增加,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名鼎鼎的蓝晶微生物也正是从iGEM赛事中走出的。
去年我们国家也搞一个复刻版,叫“合成生物学竞赛”,今年来到了第第二届,被称为“Synbio Challenges 2.0”
很多人会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描述对合成生物学的想象,巨大的想象空间是它最大的魅力。
那么空间到底有多大?要实现合成万物的蓝图,还需要经历多少挫折和失望呢?
从狂热到理性
我们来了解下这两年全球产业界的投融资情况。
从下面的合成生物学总的投资情况图看,走过了2020年和2021年的两个历史高峰期,2022年在合成生物学方面的风险投资大幅下降。
据SynBioBeta统计,2022年全年,初创公司融资10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18亿美元,下降了115亿美元。在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没有出现反弹,初创公司已经融资约28亿美元,这是过去三年中最少的第一季度。
不过,或许是受到了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这个影响因素确实不能小觑,根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其他领域投资下滑比合成生物学还要惨。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合成生物学赛道的投融资减少,或许也反映出大家在慢慢回归理性。
回归理性后才能正视问题,我们在这时还是应该要坚守信念,驱除杂草深耕细作,把基础夯实,把应用做好。
失望是偶尔拨不通的电话号码,多试几次,总会回答。
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风险投资仍然以应用领域的投资最多,达到17.985亿美元。其他方向主要是计算机辅助生物设计(Bio-CAD)、云实验室与自动化、基因合成与测序、生物工程平台等。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使用SynBio堆栈中的工具来开发应用程序,如药物、诊断材料、生物能源和消费品。随着合成生物学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早期实验正在成为面向市场的产品,因此这一类面向应用端的企业的募资能力最强,占据了主导地位。
合成生物学有潜力彻底改变消费品的生产方式,并为各种产品创造新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千帆竞渡
国外资本在把合成生物学推高后,国内资本也开始关注、追逐。坐了很多年冷板凳的发酵工程教授开始成为投资人眼睛里的明星。那么国内投融资情况如何?
2022年有超过50家合成生物学公司完成融资,今年获得投资的公司有哪些呢?
DNA生物合成企业中合基因在今年1月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天津市海河产业引导基金的合成生物专项母基金—中科海河母基金和天津市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基金领投,此次融资主要用于加速开发一体化桌面式Kb级基因合成仪,低成本的长片断DNA合成在合成生物学领域非常重要。
中合基因于2022年1月成立,致力于成为DNA/RNA平台化合成的服务商、桌面式基因合成仪的供应商。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工业生物所)江会锋研究员为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其团队研发的“酶促DNA合成技术”知识产权已经由研究所转让至中合基因公司。
而这个赛道还有擎科生物、芯宿科技等一系列公司在发足狂奔。
就在3个月前,美国下一代DNA合成先驱Ansa Biotechnology宣布了自家成功从头合成 1005 个碱基的 DNA 序列,这是目前世界上单次合成最长的 DNA 寡核苷酸,也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基于AI 技术重构合成生物学全流程的上海智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初宣布完成了超亿元 A 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青岛清池创投基金领投,惠每资本、宏沣投资和钱塘创投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强研发及推动公司合成生物学管线建设。上海智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计算的方法,从基因路线设计,到生物元件的挖掘、设计及改造,再到自动化高通量智能化的研发和生产,以加速合成产品落地。AI和生物计算是合成生物学的灵魂,怎样用好这些工具,或者是这些工具开发者怎样获得商业回报都是需要实践来回答的。
5月26日金斯瑞旗下百斯杰获2.5亿元融资,投后估值24亿元。本轮投资由高瓴资本领投,华泰紫金、江苏置柏投资、海南萱湾、新华海集团、南京利旭、海南海盈、华泰金斯瑞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合成生物学管线的研发进程,加强创新酶制剂产品的商业拓展,以及补充日常业务经营中的一般营运资金等用途。百斯杰于2013年成立,主要业务涵盖工业酶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著名合成生物学中下游公司蓝晶微生物年初完成B4轮融资,融资金额逾 4 亿元,由中平资本领投,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黄海金控)跟投。截至目前, 2016年成立的蓝晶微生物共完成10轮融资,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超20亿元。他们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HA已经量产,这也是一个里程碑。
同样做可降解材料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微构工场年初完成3.59亿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产业资本中石油昆仑资本领投。
在此之前,微构工场于2022年1月完成2.5亿元A轮融资,2021年7月完成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累计披露融资额近7亿元。
当然,微构工场与蓝晶之间的历史就不在本次探讨的范围之内了。
最后
上面介绍了部分我认为比较典型的投融资情况,有不完善或疏漏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从产业布局看上、中、下游都在持续发展中,相信在趋于理性和价值回归后,整个产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个产业,能否高速成长、保持活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上、中、下游百花齐放、共同繁荣,而这一点正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越发明显。
就个人单纯从技术层面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够以标准合成生物学的方式被高效生产或是直接高效生产,但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物质可以实现并量产。
就像,心里有好多的梦想,未来正要开始闪闪发亮,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可能在未来产业界会是物理方式、化学方式、生物合成方式长期并存的状态,但那又怎样?
PS:下次和大家聊聊合成生物学与碳中和。
(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